上課筆記

一. 孩子怎麼了

  • 在孩子有行為和反應的情緒出現時,去想"孩子怎麼了" (試著了解)
  • 孩子的情緒反應過大、過盧時,通常是借題發揮,是在宣洩平常"累積"的情緒和壓力

      例:1. 空間的改善,可以 (1) 訓練手眼協調能力,增進學習能力,父母也應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而對他增加信心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2) 減少制止和衝突的發生

           2. 面對小孩間相處的搶玩具和打架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1) 當翻譯者 (說:小寶不喜歡被推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) 讚美出手的小孩 (通常這種小孩是缺乏關注和讚美)

二、重新了解孩子,父母需要的準備

  • 父母要練習情緒不被小孩牽動 (唱歌是轉移注意力的好方法)

      1. 生理的了解和接納 (ADHD、ADD) -  "分心不是我的錯" / 遠流出版社

          不贊成吃藥

          ◎不安全感的滿足

          ◎分離焦慮 (與生俱來) - 需要時間和耐心來解決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小心不要解決問題時而加重這些不安全感 (偷跑是會加重不安全感)

      2. 心裡的了解和接納 (不安、討愛)

         愈盡量滿足小孩,他就愈快獨立;愈用剝奪的方式,小孩愈匱乏

         例如:小孩吃飯時間到了,還要玩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1) 讓吃飯好玩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2) 讓小孩決定吃多少 - 學習自我負責和尊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我們要做的是 - 要小孩配合,而非聽話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獎勵是很好的方式,但建議用言語上的獎勵而避免物質方面,重點不在小孩的承諾,而在和小孩間互動的改善

 

3. 過往的台灣教有 - 威權、填鴨、管理

    造成被動、青少年教養問題

    如:小孩中午不吃飯,到他肚子餓討東西吃時,只要給他東西吃,不要再嘲諷:誰叫你中午不吃飯

    小孩是藉由父母來建立自己

 

4. 創造穩定情緒的環境

  •     絆腳石 - 強迫、恐懼、否定、標準答案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Homework 1 - 在家中時間錄音日常對談,用來檢視家庭氣氛 (第一名通常是"快一點",用"小寶貝"來代替"快一點"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◎小孩問"為什麼"的時候,不一定回答他,可以問他:為什麼問為什麼?或是問他:你覺得為什麼呢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避免問小孩答案是2選1的問題,盡量問開放性答案的問題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Homework 2 - 一張紙上寫下小孩的20個優點,在發火要打罵之前拿出來大聲朗誦

  • 墊腳石

          了解、尊重、信任、讚美

          不要用物質來交換,答應的事就要做到

 

5. 從監督者變成協助者

    如:約定時間到了,還不做功課

          可以到做功課前10分鐘和孩子一起玩,時間到就一起做功課,幫助小孩進入情緒

  •     協助小孩完成對你的承諾

 

6. 親子世界的互動問題

    (1) 故意挑釁

    (2) 動輒哭泣、在地上拗脾氣

    (3) 學習態度被動低落,不愛寫功課

    (4) 面對鼓勵、處罰皆無所謂

    (5) 反覆偷錢、偷東西,想要引起關注

    (6) 常和手足爭吵

    (7) 說謊

  • 面對爭吵時,應當翻譯官,而不是裁判官

          拿除價值用語,剩下事實的陳述,還原真相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如:他們都潑我們沙子 => 某某某用沙子潑某某某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你怎麼那麼晚回來 => 你回家了

  • 要求字寫漂亮,小孩頂嘴:已經很漂亮了

          思考這件事的價值在那裡?是否有傳遞下去的價值?

          先了解文字本身的內容,餘力再要求字漂亮

 

7. 不打不罵怎麼教

    (1) 了解孩子的情緒和困難

    (2) 父母的準備和調整

  • 調整從自身做起,思考可以對自己做什麼,而不是要求小孩、老公

    (3) 找到支持或支援的力量

    (4) 生理的營養、心理的健康

    (5) 愛智的生活

 

 

★溺愛和打罵是同一件事

★ 不打、不罵、不威脅、不恐嚇

★思想是不斷的猜想和反駁     (某大師名言)

Homework 3. 和孩子聊天,告訴他今天我來上的課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課後心得

這次的上課是男老師,因此是由爸爸的角色和觀點做出發,也不同於以往都是女性來提倡"不打不罵"的教育

 

一堂課下來,得到了許多新的觀念和想法的啟發,原本認為自己常吼小孩、扁小孩,這是因為小孩很盧、自己耐心不夠。其實,有很大一個原因,是欠缺方法和技巧。

當然,很多的愛和耐心是基本要件,但除此之外,怎麼立定自己媽媽的角色去引導孩子,和孩子做良性的互動。這些都是要讓孩子能夠盡早獨立、自我負責,而這對我而言,是很吸引我的,一個獨立、自主、互動良好的小孩 - 多美好丫!

反觀自己的狀態,每天大呼小叫,被小孩搞毛,且一直試圖去控制一切。因此,老師提出"協助者"這個想法時,真是切中要害的感受,對丫!這就解決了很多問題,那麼小的孩子,需要的不就是我們的幫助?幫助他學習和成長!而我們,總用"監督者"的角色去指使,沒有人天生愛被奴役的呀!還有,尊重小孩是很常被忽略的,只要小孩單向的對我們/他人有禮貌和尊重,日常卻總對小孩呼來喝去,忘了小孩也有感受,像是要求小孩喝奶、吃東西,很少在意小孩自身是不是飽了?也常在小孩說吃不下後,硬要他吃完規定的量,那不是對小孩身體本能的不信任?

而當中,對我而言,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- 穩定的情緒。看著黃棠棠生氣時一手比著,一手插腰的亂亂吼,心中總是一愣,那不就是我的樣子嗎?他看見的我就是這樣,那怎麼要他能有更好的情緒表達?而且這樣被吼的感覺這麼差,那他被我兇的時候,心裡的感受也是很受傷,而且次數已經是不可數了。那累積的"負面能量"多可怕丫?正是老師說到,盧很久且情緒不穩的小孩通常都是在" 發洩"其他時候累積的情緒,當然小孩是不自覺的在發洩,黃棠棠也正是這樣的狀況。

上課後,最重要的改變,不是去改變小孩,而是從自身的調整做起。相信,這只是個開始,還有漫長的路要走,但慶幸的是,開始了這一步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布蘭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